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书籍是心灵的补给,生活的慰藉。阅读,使我们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学院图书馆为大家甄选出一批好书,让我们以书为伴,不断追求知识、智慧和真理,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01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
本书采用史学叙事的方法研究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与各界人士的重大协商场景,记录了其与各界广泛交往、协调合作、协商共济、共成大业的珍贵故事,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02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这本书由陕西科技大学杨素秋副教授在挂职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期间筹建图书馆的亲身经历写就,呈现了从无到有、从构想到落地的全过程,记录了真实发生的矛盾、推动与博弈,书写了在捉襟见肘的现实夹缝中对理想的挣扎与坚持。希望研究生们跟随文字开启一场与自我、与理想的深度对话,能够从中汲取追逐梦想的勇气。
03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最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无论是科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梦溪笔谈》中感受到古人探索世界的智慧与勇气。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一部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录,值得反复品读。
0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全书分为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十四章,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行文平易简洁,雅俗共赏,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入门经典。
05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一生著作多用英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原名《春秋大义》, 又名《原华》,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书中强调中华民族具有深沉、博大、淳朴和灵敏四大特征,指出儒家不是宗教,却在中国扮演了宗教的角色,并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多方比较。本书出版后,立刻在西方,尤其是德国产生轰动效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等译本,后来还被译成日文。